接吻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爱玲称这种鱼为第一恨,吃货说它是鱼 [复制链接]

1#

生活的长江、钱塘江和珠江流域的年龄大一些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鲥鱼的美味,鲥鱼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最大可超过半米,体重可超过5公斤,体背部为墨绿或浅绿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嘴巴乳白色,幼鱼期在江河湖泊中生存,长到15厘米左右的时候进入大海,在海洋中上层水域成长。

鲥鱼又叫鲥鱼、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混江龙等,以浮游生物为食,曾经是一种重要食材,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还含有糖类、钙、磷、铁、核黄素、烟酸等成分,营养很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民国时期的大才女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写完。其中的第一恨“鲥鱼多刺”,就是说鲥鱼非常美味,然而就是刺多,影响了吃鲥鱼的享受。古代一些诗词达人如苏轼、贺铸、何景明、郑板桥等都留下了关于石鱼的诗句,苏轼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而中药学认为鲥鱼肉味甘、性温,具有滋补强身的功能,也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曾是地方进贡朝廷的补品,为御膳食材,有“鱼中之王”的美誉。

然而,这么好的一种鱼,如今在我国长江和珠江流域已难觅踪影,在珠江流域,上世纪90年就很少能看到珠江鲥鱼了,对此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朱新平说,最后一次被证实为珠江鲥出没的消息已经是90年代末,几乎在同一时期,钱塘江(富春江)和长江的鲥鱼也消失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二三十年来,鲥鱼不只是让享受过鲥鱼美味的人为之念念不忘却再无口福,就是常年在长江,珠江全长江等流域上打渔的渔民也是再未曾见过鲥鱼。因此很多野生动物专家以及相关机构认为鲥鱼在我国很多河流流域中已经功能性灭绝。这被认为是继白鱀豚和长江白鲟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个坏消息。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现在水产市场上有鲥鱼啊,虽然价格不菲,但是可以买到吃到啊!其实现在市场上的鲥鱼都不是我国产的鲥鱼,而是进口自东南亚或者南亚的湄公河、伊洛瓦底江乃至恒河流域和入海口的鲥鱼,另外进口自北美洲的鲥鱼也比较多,吃过这些鲥鱼的年龄大一些的朋友都会发现如今鲥鱼的味道都不如早先产自我国河流中的鲥鱼,但是很无奈,如今水产市场上基本上是没有一条产自我国的鲥鱼的。所以,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说,我国的鲥鱼是从未遇见,听闻已是传说。

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长江口下游的鲥鱼常年产量都在50万千克左右,年时曾高产达.5万千克,之后开始逐年减少,至年仅有3万千克,进入90年代近乎绝迹,其趋于灭绝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加上捕捞强度过大、尤其是对幼鲥鱼的过度捕捞,使得鲥鱼趋于灭绝,我国也曾经提出并实施过鲥鱼保护计划,比如开展鲥鱼人工授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研究,年3月起还曾对长江鲥鱼实施过短期(3年)禁捕规划,但长江鲥鱼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仍无明显改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