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典藏三峡桃花鱼传说,七道门与牛肝马肺三 [复制链接]

1#

桃花鱼传说

鄂西秭归老县城下游7里的江北岸,便是香溪河口。碧绿的溪水和金色的江水在此汇合,泾渭分明。河口一镇,亦名香溪。

香溪发源于鄂西的大神农架群山中。溪水四季常绿,清澈见底。传说昭君在家乡时常临溪浣洗。有一次,她颈上的项链断了,一串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转清,若含脂气,故名香溪。

香溪出产一种稀有的鱼类——桃花鱼。它的学名叫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透明而微带乳白,触手繁多,约有条,依长短可分为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每至桃花盛开时节,一簇簇桃花鱼,一闪一闪地荡漾在碧波里,仿佛在与岸上的桃花相媲美。当桃花凋谢时,它也随花消逝。这种有趣的习性,古代早有发现。《宜昌府志》就有诗文描述,说它“以桃花为生死。……质甚微,视之,仅有形,或取著盆中,大如桃花。……桃花既尽,则是物亦无有矣。”有一首古诗咏曰:“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花开正值鱼戏水,鱼戏转疑花影移……”

香溪河畔的种种传说,几乎均与昭君有关。桃花鱼的传说也不例外。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亲人之日,正是桃花盛开之时。她乘船顺流而下,一路上弹着琵琶,念及从此永别,不免泪如雨下。那滚滚泪珠,落于溪中,和水上的桃花飘洒在一起,竟化作了美丽的桃花鱼。年复一年,花儿开了再谢,鱼儿来而又灭,可是人们对于昭君的怀念却始终如故……

七道门溶洞

七道门溶洞,在长江北岸的栈道悬崖上,攀登而上,约四、五米高便入洞中。洞大如厅,内有大小七个洞口,因而得名。

第一道门宽、高约三、四米,远远望去,象是一个张开的虎口,大有吞云吐雾之势。洞内宽阔,但坎坷不平,其顶如锅底,洞壁亦有钟乳。

顺着洞厅径直前行,约数米,入第二道门;口小,洞内光线暗淡,只有洞顶的天窗有一线阳光射入,所以人们叫它“一线天”。顺着岩小洞弓身向天窗爬去,又是一个洞口,出了洞口乃一沟壑。

站在那里,身后危岩压顶,脚下百丈绝壁,一江怒水,在眼下奔腾咆哮,大有“危乎高哉”之感。其它几道门,因洞深邃黑暗,且小而弯曲,游人不易进入。

牛肝马肺

船过新滩,下行不远,但见两岸峰峦崔嵬,悬崖突露。在千奇百怪的岩壁间,江北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赭黄色岩石,一块形如牛肝,一块酷似马肺。

这段峡谷即以“牛肝马肺”而命名。

过去的“马肺”上,长有一株古松,船在运处即可看到,俨如峡中的卫士,成为天然的航标。

“千年阴雨淋未朽,万载烈日晒不干;老鹰盘旋空展翅,要想充饥下嘴难。”多少世纪以来,这“牛肝马肺”,一直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供人们观赏。

可是,清光绪年间,它却横遭帝国主义炮舰的轰击,造成了“马肺”下半部的残缺!

“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郭沫若在《过西陵峡》的二首诗中,便满怀激愤之情,谴责了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牛肝马肺(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